从母校奔赴山海已过秩年,记忆中的学院和老师已不复当年的模样,那些年的谆谆教诲却依然清晰地印在心上,从徐州工程学院启程到中山大学求学,从任教复旦大学到入职上海交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周莉一路走来,终于完成当年的期许,成为高山,矢志育人。
周莉是我院2012届物理与新能源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校友,现为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博士后,从事光生物效应与应用研究工作。自攻读硕博学位和博士后进站以来,她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工信部民机科研专项等科研工作,开展光生物效应模型的探究以及在复杂光环境中的应用相关研究,服务的工程领域包括国产大飞机、舰船、轻轨列车等人-机-光环境的评估与优化。周莉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目标,不断挑战自我,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与会议中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国内外专利8件,其中获得知识产权转化1件。
周莉表示对于有基础研究兴趣和学术追求的年轻人来讲,在当代大学做学问是一件需要明确目标、脚踏实地、艰难攀爬的事业。求学过程中,周莉也有过迷茫和挣扎,真正的学术,不是社交,不是出名,不是“激动人心”,而是“坐冷板凳”,是“年复一年”,周莉坚持了下来,教书育人,创新成果,那是她曾经的追随,也是她一直的目标。
对于周莉来说,母校徐州工程学院是播下种子的地方,也是她学术生涯的开端,本科期间扎实的学科基础,奠定了她后续研究方向的选择,也拓宽了她研究的深度与宽度,她始终记得老师们满黑板的板书以及自己一摞摞的笔记,一笔一划,是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传承。
学生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这当中包括学校的规划、老师的培养与鼓励,以及自身的努力和坚定。周莉回忆起母校的经历,对比曾经就读和就职的几所大学,母校的本科学习任务是非常重的,在这里,本科生应该具备的素质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培养,包括专业基础累积、学习工作方法养成以及本领域的学科发展视野培养,这对于理工科的课程学习极为难得。周莉笑谈曾经有一门大作业课,她洋洋洒洒写了一通读《果壳的宇宙》有感,略有偏题,但时任学术前沿课程任课老师的滕道祥院长给了她最高分,让她感受到了被认可的快乐,这也成为日后她教书育人的理念,鼓励、启发、认可。
毕业后周莉曾多次与母校的师长交流,每次都能感受到母校老师们对在读学弟学妹们前途的关怀和为之计深远的厚爱,她表示未来她也会继续留在大学,教书育人,并为学术研究事业不懈奋斗。